报警触发机制基于电流监测。驱动器实时采集输出电流,当持续超过额定值一定时间,或瞬时峰值超出阈值,保护功能启动。部分过载为偶发,重启后可恢复;若频繁出现,则需深入检查。库卡机器人维修前应调取报警记录,确认发生时机是否集中在特定动作或工艺段,如高速插补或重载搬运。
机械阻力是首要排查方向。机器人各轴运动若存在卡滞、轴承损坏或润滑不足,会导致电机负载增大。将机器人切换至手动模式,逐轴低速运行,感受运动阻力。正常状态下应平稳轻盈,无明显顿挫。J2、J3大臂关节因承载高,易因减速机磨损导致负载上升。检查相关轴的运行轨迹,观察是否因外部干涉增加额外扭矩。
散热系统状态直接影响驱动器稳定性。KSP模块采用风冷散热,长期运行后散热片积尘会严重阻碍热传导。断电后打开驱动器外壳,检查散热通道是否堵塞。风扇运转应顺畅无异响,叶片无断裂或油污附着。部分现场环境粉尘多,滤网未定期清理,导致内部温度持续偏高。高温下IGBT模块工作效率下降,轻微负载即触发热保护。

电机电缆与连接点需逐一检查。航插头内部针脚松动或氧化,会导致接触电阻升高,引起局部发热与电流畸变。拆下插头观察金属触点,有无烧蚀或变色。电缆在拖链中长期弯折,可能出现内部单相断线或绝缘破损,造成间歇性短路。使用绝缘电阻仪测试相间及对地阻值,确保符合标准。
驱动器内部功率模块若老化,也可能引发误报警。IGBT模块在长期开关过程中产生热应力,焊点可能出现微裂。冷态下功能正常,负载运行后因膨胀导致接触不良。此类故障需借助热成像仪辅助判断,观察模块在带载时温度分布是否均匀。明显热点区域提示存在异常。
参数设置与电机匹配需复核。更换电机或驱动器后,若未正确加载电机参数,可能导致电流环控制失准。检查驱动器内存储的电机型号代码是否与实际一致。编码器反馈信号若存在干扰,也可能导致驱动器误判转子位置,输出过大转矩。确保屏蔽线接地可靠,避免信号失真。
库卡机器人过载问题常被误判为驱动器本身故障。技术人员应优先排除外围因素,避免盲目更换。维修后进行空载与满载测试,监控各轴电流曲线,确认无异常峰值。
库卡机器人维修涉及系统性判断,过载报警是设备发出的保护信号。通过规范流程与细致排查,可有效定位根源。维护工作应注重日常检查,保持散热通畅,确保机械状态良好。定期清理与状态确认有助于延长设备寿命,保障生产连续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