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结构保养需注重灵活性与安全性。协作机器人的轻量化关节设计对润滑要求更精细,日常需清理关节处的灰尘和油污,用专用清洁剂擦拭运动部件接触面,避免杂质影响转动精度。关节轴承需加注食品级润滑脂,这种润滑脂无刺激性气味且不易挥发,加注后手动转动关节确保润滑均匀,不同关节的加注量需按说明书控制。其实协作机器人的关节密封性更脆弱,润滑时需避免油脂溢出污染工作环境。
保养周期应结合人机交互频率设定。每日保养需重点检查急停按钮、碰撞检测传感器功能是否正常,观察机器人运动时是否有卡顿或异响。每周保养可增加关节润滑和电缆线路检查,查看连接线缆是否有磨损或弯折过度,接口处是否松动。每月保养需进行安全参数校准,通过专用软件检测碰撞力阈值是否在标准范围,验证力控传感器的灵敏度。大概在每天协作作业超 8 小时的场景,可适当缩短传感器校准周期。

安全系统保养是协作机器人的特色重点。碰撞检测功能需定期测试,通过专用工具施加不同力度接触机器人手臂,验证是否能及时触发减速或停机。安全光幕和红外传感器要清洁表面灰尘,确保感应范围无遮挡,测试传感器响应距离是否符合设定值。保养完成后需进行安全联动测试,模拟人机协作场景验证急停、碰撞防护等功能是否正常联动。库卡机器人保养中,安全系统的检查不能流于形式,每一项测试都需记录具体数据,确保性能可靠。
保养记录与反馈机制需长期坚持。每次保养后详细记录操作内容、安全测试数据和异常情况,建立专属保养档案。操作人员在日常使用中发现机器人反应迟滞或力控异常,需及时记录并反馈给保养人员。通过分析保养记录中的数据变化,总结易损部件的损耗规律,提前准备备用件。其实库卡机器人保养的核心是通过持续关注设备状态,让协作机器人始终处于最佳安全运行状态,为人机协同作业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