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支持无人机快速发展的7大核心技术

支持无人机快速发展的7大核心技术

日期:2018-09-01   人气:  来源:互联网
简介: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 当前,无人机的市场规模正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扩增,创业者们如同鸟群一样纷纷进场,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然而,无人机现在可能并不是一门好做……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

当前,无人机的市场规模正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扩增,创业者们如同鸟群一样纷纷进场,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然而,无人机现在可能并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短期内,无人机企业大多数看重的是供应链整合、营销。但长远来看,还是技术为王。

无人机市场蓝海虽大,分一杯羹却并不容易。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款无人机及未来无人机技术突破点,还有一些无人机SOC系统。

零度智控:口袋无人机DOBBY

DOBBY口袋无人机是零度智控的首款消费级产品,这款小型智能无人机的问世意味着今后用户可以实现将无人机随身装在口袋里,想拍摄的时候拿出来随时可以放飞。

有关评论指出,DOBBY实际上做了两件重要的事,其一是变小,让无人机随身携带成为可能;其二是智能化,它带来的结果是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完成高难度的拍摄。除了这一基本用途外,它还能实现对人或物体的一键智能追踪拍摄,以及专业摄影师借助云梯才能实现的一键拉高拉远视频录制,堪称小型随身摄影师。

Aerix:号称世上最小的VR无人机

目前市面上已有不少厂家将无人机与VR结合在一起,但比巴掌还小,能在室内窜的微型版VR无人机你见过吗?Aerix就是一家专注微型无人机市场的公司,该公司曾发布微型竞速无人机BlackTalon获得不少好评,但BlackTalon当时采用的是LCD显示器。如今Aerix灵机一动,将VR设备加入微型无人机显然带来了新的思路。

这款号称世上最小的高清VR无人机机身规格仅为4.3x4.3x2.5厘米,最远飞行距离可以达到30米,还能进行360度旋转,还可以将录制的视频传输到配套的Aerix虚拟现实头戴设备上。并且用户完全不必担心无人机坠毁或者打破室内的东西,它们非常小,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Parrot:可射击迷你家庭无人机

法国无人机厂牌Parrot近日发布了新型玩具无人机Mambo。据悉,该无人机不但可装上机械爪钳来夹取物件,还可加装炮塔发射弹珠,为无人机衍生出更有趣的玩法。两款组件任意搭配

ParrotMambo的机身净重为63克,550毫安电池续航时间7-9分钟,另外搭配加速度计、陀螺仪、压力传感器(海拔无人机控制)或超声(飞行高度分析)和一个VGA摄像头。可执行多方位翻转打圈的特技飞行动作,易于操纵,小巧的机身适合儿童进行对抗游戏。

那无人机要想实现突破,KUKA机器人维修,关键技术点在哪?

一、动力技术

续航能力是目前制约无人机发展的重大障碍,消费级多旋翼续航时间基本在20min左右,用户外出飞行不得不携带多块电池备用,工业机器人维修,造成使用作业的极大不便。无人机必须在动力方面实现突破才能走上新的革命性高度。

1.新型电池

2015年,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的EnergyOr技术有限公司报道采用燃料电池的四旋翼进行了3小时43分钟续航飞行。此外,石墨烯、铝空气电池、纳米电池这三项电池技术有望成为未来电池世界的希望。人们对这些新的电池技术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它们将首先会被应用到手机和电动汽车,随后可配备于多旋翼。

2.混合动力

2015年,美国初创公司TopFlightTechnologies报道自己开发混合动力六旋翼无人机。该六旋翼仅需要1加仑汽油,便可以飞行两个半小时,约160公里的距离,最高负重达约9公斤。另外,一家来自德国的公司AirsTIer推出了一款多旋翼。该多旋翼采用油电混合动力,有效载荷5公斤,可飞行1个小时。

3.地面供电

采用地面供电的系留多旋翼,通过电缆将电能源源不断输送给多旋翼,可以极大提升多旋翼的滞空时间。比如:以色列公司Skysapience旋翼。

4.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技术已经在手机、电动牙刷等电子产品上实现市场化,并正在电动汽车领域开展深入应用。来自德国柏林的初创公司SkySense在无人机户外充电方面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研发出一块可以为无人机进行无线充电的平板。SkySense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进行远程控制,无人机的降落充电起飞全过程可以独立实现,不需要有人在现场进行干预和辅助。如果充电时间更快,那么无线充电技术将会极大地帮助多旋翼进行长途飞行。

二、导航技术

无人机准确地知道自己在哪儿、去哪儿,几乎是类似于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哲学问题,在无人机的任何发展阶段都是绕不开的问题。

1.定位技术

(1)GPS载波相位定位

目前正在这方面开展研究的项目有:SwiftNavigaTIon公司开发的Piksi;日本东京海洋大学开发的RTKLIB开源项目。

(2)多信息源定位

英国军方BAE最近公布了他们研发的名为NAVSOP的定位技术。该技术将利用包括TV、收音机、Wi-Fi等等信息定位,弥补GPS的不足。

(3)UWB(UltraWideband,超宽带)无线定位

2.测速技术

目前公认的比较精确的测速方案是通过视觉(光流)+超声波+惯导的融合。AR.Drone是最早采用该项技术的多旋翼飞行器,极大提升了飞行器的可操控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PX4自驾仪开源项目提供了开源的光流传感器PX4Flow。该传感器可以帮助多旋翼在无GPS情况下精确悬停。大疆公司推出的悟和Phantom3、Phantom4同样采用了该项技术。

3.避障技术

让飞行中的无人机长眼镜,能够识别飞行路径上的障碍物,并准确绕飞或悬停,是实现无人机智能化的重要一步。未来无人机避障技术将在这些方面实现突破:

(1)深度相机避障技术;

(2)声呐系统避障技术;

(3)视觉+忆阻器避障技术;

(4)双目视觉避障技术;

(5)小型电子扫描雷达;

(6)激光扫描测距雷达;

(7)四维雷达。

4.跟踪技术

识别目标并进行跟踪飞行,减轻使用者的操作负担,并能够利用无人机执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特殊任务。智能跟踪主要有:

(1)GPS跟踪;

(2)视觉跟踪。

目前在大疆Phantom4等先进机型上这些技术都已经有所体现。

三、交互技术

无人机目前主要通过遥控器进行飞行控制,需要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应简化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提升用户体验。

(1)手势控制技术

手势交互是一种未来人机交互的趋势,目前在精确度上存在挑战。在CES2014的展场上,有利用MYO手势控制臂带来控制AR.Drone2.0四旋翼的演示。

(2)脑机接口技术

近年来,科研人员在多个领域都运用到了BCI(BrainComputerInterface,脑机接口技术)技术,科员人员运用该技术制作新型玩具、为残疾人制作义肢。作为需要安全性较高的飞行器,这种方式目前还不成熟。它可作为一种验证性质的技术展示,离实际还有不少距离。

四、通讯技术

(1)4G/5G通讯技术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