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人工智能抢饭碗?东莞机器换人后,新增就业超8万

人工智能抢饭碗?东莞机器换人后,新增就业超8万

日期:2019-03-06   人气:  来源:互联网
简介:人工智能抢饭碗?东莞机器换人后,新增就业超8万 在五株科技的电路板生产车间里,近20台设备在有条不紊地运转,机械手在忙不暇接打磨钻针不到2分钟,一根根细长钻针就出炉。这个制造了全球近十分之一电路板的车间里,只有偶尔走动的几个技术员在操作机械设……

人工智能抢饭碗?东莞机器换人后,新增就业超8万

在五株科技的电路板生产车间里,近20台设备在有条不紊地运转,机械手在忙不暇接打磨钻针不到2分钟,一根根细长钻针就出炉。这个制造了全球近十分之一电路板的车间里,只有偶尔走动的几个技术员在操作机械设备,很难见到人头攒动的情景。

这仅是缩影。随着工业4.0的推进,东莞智造积极参与到全球智能制造的竞争中,无人车间、智能工厂在东莞这片土地上密集出现。与此同时在这轮新的科技进步和产业革命的进程中,人才结构也悄然发生变化,一大批高素质产业涵养的一线产业工人逐渐涌现。据东莞市人力资源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1月,东莞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06万人,打破机器人抢工人饭碗的论调。

从流水普工到工程师

产业转型倒逼人才蝶变

在劲胜智能的打磨车间里,只见在不停闪烁绿色信号灯的钻削加工中心,以及在自由翻转的机械手、AGV小车在运作,这里一个工人就能操作一条生产线。由于抓住智能制造的风口,劲胜智能不仅扭亏为盈,产值如今还跃升至70亿元。

在偌大的生产车间里,85后工程师李勇军拿着平板电脑一边遥控六轴机器人,一边查看中央系统收集的生产数据,为机器人指令的编写做决策参考。值得关注的是,李勇军从流水一线普工转型至如今研发工程师,兼任劲胜精密智能工厂营运部CNC领班,他用了4年的时间完成了转型。李勇军说:相比以前枯燥的流水线工作,如今的编程工作颇具挑战性,当看到自己的作品正式运行的时候,往往兴奋到一晚上都睡不着。

当李勇军埋头写代码、编程的时候,易事特的研发中心UPS开发部经理梁宇正在输入生产资料到公司刚从德国购买的SAP系统里,为明年的生产方案做准备。

随着工业4.0的深入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内部也掀起了一股转型的热潮,原本的产业工人逐渐转型到技术、研发等岗位,梁宇就是其中之一。用梁宇的话来说,自己是跟着易事特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易事特这些年从一家代工生产的工厂发展为进军海外的高新科技企业,而梁宇从起初进入企业担任流水普工到如今晋升为研发中心UPS开发部经理。

2005年,梁宇怀着梦想和激情来到易事特的工厂,成为一线流水工人。那个时候工资每月只有600元,工作乏味、无趣,常年长时间重复同一工作,身心煎熬。现在年薪达十余万元,而且还能每天沉浸在学习里,让我充满了工作的激情和动力。梁宇说。

记者在梁宇在易事特研发中心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工具书、手写的密密麻麻的草图,为了应用好新系统,工业机器人维修,梁宇在持续学习智能化的知识。智能化、自动化在推进的进程中需要掌握广阔的知识,必须永葆学习的心态和态度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

东莞机器换人一度被外界认为是机器人来抢饭碗,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机器换人后,反而对具有一定技术、可以控制机器人的人才需求增加,而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东莞各大企业用工人数也有所上升。今年1月至11月,东莞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0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04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015人,完成全年任务100.75%;促进创业12066人,完成年任务92.82%。全市用人单位就业登记519.15万人,同比下降2.08%。

易事特总裁办副主任张启聪说,自动化、智能化建设为企业和工人带来了双赢的局面,有利于企业腾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核心技术的研发,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倒逼员工积极学习技术,增加劳动的含金量,从而获得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并拿到更高的报酬。

机器人不会抢工人的饭碗,反而为工人创造更多包括焊接、编程、操控设备等高端的产业岗位,引导人类用脑力从机械生产到智力生产的转变。来自意大利的智能制造行业资深专家、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艾德罗在13日举行的主题为《工业机器人在3C产业应用》的培训上发布演说。艾德罗认为,随着智能化工厂的逐渐深入,工人自我增值的需求更为迫切,其薪酬水平也会随着其能力的提升相应得到改善。

从大学生到产业工人

车间迎来新变革

现在智能设备的生产、工艺往往是复杂、多变的,这对产业工人的职业素养和知识架构有较高要求。拓斯达机器人研发中心经理黄华说,现在拓斯达的大学生高达80%,连机械的装配环节对工人的要求也是大专学历以上。

伴随着无人工厂的逐步成型,高压高强度、低端制造、高危险性不再是车间一线的代名词,取而代之的是高薪酬的高端制造、系统化的精益生产等工业4.0,一大波大学生更愿意深入到车间一线工作学习、历练。

在拓斯达的机械手生产车间里,一款四轴机器人跟着早先设定的由10个点组成的轨道,进行定位、行走、抓取等动作这款机器人是由王帅首次撰写的命令。

年仅22岁的王帅坐在机器人面前,紧盯着电脑屏幕检测其运行的轨迹,一旦发现其运行异常或偏离轨道,就立马做出调整。今年6月,王帅刚从海南大学交通运输(车辆运用工程)专业毕业,学习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已经成为这款四轴机器人的创造者。

在采访的过程中,王帅讲起了一个细节,活用了大学的知识。那次在展会期间,展出的机械手几度断电导致数据错乱。正当团队的成员在商讨解决方案的时候,王帅利用大学里学到C语言、电力学等专业知识协助工程师重新调适代码。另外他提议在机械手里拷入数据包文件,让机械手也能存储到记忆。

在王帅所在的研发中心电气工程部的另一头,是拓斯达研发中心的自动化项目部负责机械设备后期的维护、前期的项目方案定制和对接。如何在生产线里合理配置自动化设备、以及为客户做定期的设备维护将是产业工人杨检的职责。

班里约60%的同学均在一线车间工作。今年8月,杨检才从武汉传播技术学院数控技术和工业机器人专业毕业就加入了拓斯达,几个月时间里他轮值过组装、检测等多个岗位,最终选定在研发中心的自动化项目部。由于今年拓斯达快速扩张,今年企业招聘大学生的数量比去年增长85%。为了让大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拓斯达组织技能培训、定期考核等业务活动。

两年前,96后技术员刘亦龙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就来到了五株科技,投入到企业的计算机辅助制造部门。在很多人的眼中,一线的生产是黑暗的、机油味浓、工作乏味的。事实上,随着自动化发展的深化,如科幻片的智能化工厂已经从银屏搬到了现实,库卡机器人驱动器维修,在智能工厂里,满目都是高大上的自动化设备,以及宽敞明亮的厂房。此外,工人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习到行业前沿的技术,还能获得晋升的机会。

大学生频繁投身于生产一线,这跟东莞的先进制造业发展迅猛密切相关。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东莞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比重分别达50.3%和38.8%,比重分别高于去年同期1.4个和1.5个百分点,远超出全市平均水平。

从单一技能到综合技能

发挥人才支撑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